國際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球粗鋼產量為14.98億噸,增長1.8%。同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粗鋼產量達7.49億噸,增長1.9%,占據全球粗鋼產量的半壁江山。我國已成為全球名副其實的鋼鐵生產大國。在國內鋼鐵消費較為低迷的背景下,鋼材出口持續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鋼材出口超6000萬噸,增長11.84%。2014年1-11月,出口飆升至8361.23萬噸,快速增長46.78%,達歷史新高峰。2014年鋼材出口或破“9”千萬噸。
我國鋼材出口創歷史新高,有效緩解國內鋼鐵需求下降壓力。鋼材出口看起來一片紅火,然而從“性價比”來看,出口創新高,并不能給整個行業發展帶來對等利潤,超低的價格,已賣出“白菜價”,以及高污染和高能耗的發展方式給環境保護、資源可持續性帶來嚴重損害。我國鋼材進出口主要特點:
一、進出口冰火兩重天,進口放緩,出口和凈出口創歷史新高
我國鋼材進口增速放緩,進口遠遜于出口。我國鋼材進口量從2004年的2930.33萬噸,持續下降到2013年的1407.87萬噸,2014年1-11月,我國鋼材進口量僅為1321.99萬噸,小幅增長2.70%。與進口相反,我國鋼材出口保持快速增長,從2004年的1422.73萬噸,持續增長到2013年的6232.96萬噸,10年增長4.38倍。2014年1-11月,我國鋼材出口已超過8361.23萬噸,全年或達9000萬噸。凈出口量顯著增加,2013年之前我國鋼材凈出口量均低于5000萬噸。今年1-11月,我國鋼材凈出口量高達7039.24萬噸,創歷史新記錄。
二、一般貿易占據9成以上比重,各類貿易方式均保持快速增長。
2014年1-11月,我國鋼材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7989.78萬噸,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95.56%,增長48.01%。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僅為193.39萬噸,占比僅為2.31%。以邊境小額貿易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式出口均不超過60萬噸,二者合計占比僅為1%,分別增長16.02%和99.24%。
三、韓國、越南和菲律賓位列出口前3甲,主要出口市場均保持快速增長。
2014年1-11月,我對東盟出口鋼材2329.08萬噸,增長44.01%,占同期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27.86%。對韓國出口1185.67萬噸,增長34.88%,占比14.18%。對越南和菲律賓分別出口578.86萬噸和438.09萬噸,分別增長59.94%和95.52%,占比分別為6.92%和5.24%。對美國出口316萬噸,增長61.68%,占比3.78%。
四、鋼鐵板材為最大的出口品種,鋼鐵棒材次之。
2014年1-11月,我國出口鋼鐵板材3923.83萬噸,增長55.54%,占同期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46.93%。出口鋼鐵棒材2709.43萬噸,增長73.64%,占比32.40%。出口角鋼及型鋼426.52萬噸,增長9.82%,占比僅為5.10%。鋼鐵線材和鋼鐵管配件出口均不足200萬噸,占比均不足3%。
我國鋼材出口量繼續高位運行的主要原因:
一、供需矛盾突出,價格低至“白菜價”提升出口競爭力。
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致今年以來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下降,為2000年以來首見,鋼鐵消費14年來首降。今年8月,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較上年同期下降1.9%至6190萬噸,1-8月表觀消費量減少0.3%至5億噸。2014年全國粗鋼產量或達8.26億噸,將達歷史新高峰,市場供大于求矛盾異常突出。據中鋼協數據統計,8月末重點鋼企鋼材庫存量1424.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4.37%。
為了緩解供需矛盾,鋼鐵企業加大出口力度,紛紛采取低價競銷策略,搶占海外市場。海關信息網(www.haiguan.info)數據顯示,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國鋼材出口平均價格除1個月保持小幅正增長外,其他22個月均呈現負增長。2014年9月、10月和11月,我國鋼材出口平均價格跌幅均超過10%,至11月出口平均價格已跌至每噸684.20美元。其中,部分細分商品價格甚至跌破每噸600美元和500美元。2014年11月27日,國際主要鋼材市場價格顯示,我國出口的冷軋板卷FOB價格為每噸540美元;熱軋板卷和中厚板FOB價格僅為每噸465美元和460美元。折合計算,鋼材每斤價格也就是2元人民幣左右,與市場上白菜價格相當,鋼材賣出“白菜價”。產能過剩,需求不旺,我國鋼材價格已跌至近10年來最低水平。同期,獨聯體中厚板和熱軋板卷出口報價分別為每噸510美元(FOB黑海)和每噸475美元(FOB黑海)。
二、全球制造業繼續擴張,以及新興市場需求擴張拉動出口大增。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企穩復蘇的跡象日趨明朗,制造業呈現持續擴張勢頭。摩根大通和Markit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擴張再度加快,從7月份的52.5上升至52.6,且已連續第21個月處于擴張水平。其中,美國制造業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數據顯示PMI終值為57.9,出現2010年4月以來最大幅度增長。美國經濟的強力擴張是全球指數上漲的主要原因。10月和11月全球制造業擴張雖放緩,仍處于擴張狀態。其中,10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企穩在52.2。全球制造業持續擴張,鋼鐵需求增加,據世界鋼鐵協會(WSA)預計,2014年全球鋼鐵消費將約為15.62億噸,增長2%。
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用建筑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對鋼材特別是建筑鋼材的需求明顯增加。2014年1-11月,我國對東盟出口2,329.08萬噸,增長44.01%;對非洲出口602.35萬噸,增長40.09%。新興市場需求擴大拉動我國鋼材出口增加。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出口大增,帶來諸多發展問題。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鋼材市場持續供大于求,低價競爭日益突出,進而使得整個鋼鐵行業陷入“增產不增收”的困境。同時,我國鋼材產品出口的增加,招致更多的貿易訴訟。具體如下:
一、產能持續過剩,淘汰落后產能和環保壓力大增。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投資持續高燒不退,落后產能淘汰效果不彰,導致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2012年,我國累計新增的粗鋼產量產能達到4.4億噸,而同期累計減少的粗鋼產能僅為7600萬噸。2013年我國新增產能8000萬噸,預計2014年新增產能為3000萬噸。
隨著全國各地霧霾天氣的增多,從國務院到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治理大氣污染和化解產能過剩相關政策。2013年9月份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2015年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10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未來5年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2014年1月7日環境保護部與全國31個?。▍^、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2014年11月25日,工信部公布符合《鋼鐵行業規范條件》的第三批企業名單,至此85%的鋼鐵產能已統計在案,未來淘汰落后產能的可能性比較大。
二、“以價換量”,惡性競爭風險加劇,鋼材流通市場資金“蓄水池”功能喪失。
國內鋼鐵需求持續低迷,需依靠出口化解產能壓力,出口領域競爭激烈。鋼鐵生產企業為搶占有限的出口市場,紛紛采取“以價換量”的策略。此舉必定會加劇鋼材出口惡性競爭,并引發更多貿易摩擦。
隨著鋼材價格不斷下跌,鋼材貿易商紛紛“逃離”,鋼材市場資金“蓄水池”功能喪失。鋼材貿易流通領域為規避市場風險,紛紛降低鋼材庫存,甚至采取零庫存的策略,減少向鋼材生產企業訂貨,導致鋼材社會庫存降低,生產企業內部庫存大增。2014年11月,鋼材社會庫存創2009年以來新低,截止28日全國29個重點城市鋼材社會庫存量為898.8萬噸,環比下降7.6%,同比下降27.8%。鋼材庫存結構的變化,導致今年以來鋼貿行業不良貸款大增,多數銀行資產質量大幅下滑。
三、貿易摩擦倍增,雙反事件為去年同期3倍,向新興市場蔓延。
隨著我國鋼材出口的快速增加,今年以來國外市場的貿易摩擦激增。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11月底,共有11個國家(地區)對我國鋼鐵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60起,增長200%。其中,包括雙反調查13起,反傾銷調查41起,反補貼調查6起。我國已連續19年成為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鋼鐵行業歷來都處于“重災區”。
鋼材貿易摩擦呈現出從歐美等傳統市場向新興市場蔓延的態勢。今年以來,我國鋼材產品已遭遇來自美國、印度、歐盟、馬來西亞等國家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印度、馬來西亞、韓國、巴西等新興市場紛紛發起貿易調查。如,2014年10月30日,巴西對華無縫鋼管作出反傾銷終裁,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至2019年10月30日。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泰國、馬來西亞、摩洛哥等相繼對進口鋼材采取了保障措施調查措施。2014年8月18日,馬來西亞對進口熱軋鋼板進行保障措施調查。
國家穩增長手段不斷推新,但國內鋼鐵需求短期內恐無大起色。資金保障方面,融十條、降息和鼓勵社會投資等措施陸續出臺?;A設施方面,近兩個月,發改委陸續批復鐵路項目、機場項目和港口項目。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提振振,以及改革紅利不斷釋放,但資金到位和傳導至鋼鐵行業需求尚需時日。因此,鋼材出口壓力依然較大。建議,嚴格落實產業政策,積極淘汰落后產能,鋼材企業以銷定產,規范出口企業秩序,謹防低價惡性競爭。